德意志银行宣布大幅裁员 非美投行时代已落幕?
德意志银行上周四(5月24日)宣布将大幅裁员7000人,招致全球瞩目。除了裁员规模巨大,此举也并非简单的削减成本重组周期,而是标志着全球投行领域的格局变迁。
摆脱困境的良方?
最近几年德意志银行可谓困境重重,官司缠身加上对高成本高风险业务的依赖导致其连续三年亏损。今年一季度,其税前利润比去年同期减幅过半,低于分析师预期的三成,销售和交易营业额也降低了17%,比之美国同行“五大”增长10%的平均水平相去甚远。
面对愤怒的股东,4月份刚刚临危受命的首席执行官苏应(Christian Sewing)果断采取“铁血”政策,决定将目前德意志银行在全球的97000名员工“零头”全部“砍”去,把员工人数降至9万以下。
其实他的前任克莱恩(John Cryan)去年就曾宣布会大幅裁员,他当时的理念是要转而使用“机器人”。但股东却嫌这位英国人CEO太过“温吞”,成本削减不见成效。
苏应则给德意志银行带来了真正的“大刀阔斧”,他决定彻底改变德意志银行现有的经营策略——将核心业务从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活动的投资银行转向只承接大额存放等传统融资业务的批发银行,把重点舞台从国际转至欧洲和德国内部。
他这样做的原因也显而易见。在一季度糟糕的财报中,德意志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表现尤其令人失望——税前利润暴跌了74%。
苏应在上任伊始表示:“德意志银行的基因在于深植于欧洲的批发银行。”“我们在某些领域并不够强劲。因此我们决定调整策略。现在已经没有时间再浪费了,目前的收益表现对于我们的股东来说不可接受。”
德意志银行在上周四的声明中说,证券销售和交易业务会有1/4的岗位都不复存在。苏应在股东大会上也披露,这一计划已经在执行当中,过去七周以来已经有600名投资银行职员离开了德意志银行。
放弃曾经的梦想?
有评论称,此举标志着德意志银行放弃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华尔街投行巨头比肩的目标。而为了这一目标,德意志银行曾经努力了30年。
早在1989年,德意志银行收购了英国老牌银行摩根建富,标志着它迈入投行领域的第一步。这笔重大交易的设计师正是当时的德意志银行主席何豪森(Alfred Herrhausen)。
彼时德意志银行在德国已经举足轻重,被形容为“西德经济的总机”,既可以封锁海外公司对西德企业的并购,也可以紧急援助出现问题的公司,为之后德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出口经济立下汗马功劳。